這篇是由Apple前歐洲副總裁Jean-Louis Gassée撰寫,關於從2016年第四季財報看接下來產品策略的文章,由我經過授權進行翻譯、並加上我的補充討論。如果內容夠的話,也可以當做一篇獨立文章來閱讀。
從本文中提到的Apple營收數字來看,其中有約70%來自iPhone、10%來自服務,電腦主機也是10%,最後10%則來自其他硬體產品。如果光就上述的產品分類來看,有兩個點可以觀察:
1. 偏重iPhone的問題
以分類而言,確實太過偏向iPhone;但如果把包括線上服務、音樂、App Store線上商店的整個生態系,暫時當做一個獨立事業體來看的話,就不會顯得太不均衡。
根據CNBC的報導,Apple在2016年光是支付給app開發商的利潤,就高達200億美金;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。簡單的說,能讓下游開發商賺錢的業務,自己就不太可能不賺錢。
2. 桌機的進一步衰退
雖然本文作者對於暫時上升的Mac電腦業績相當樂觀,但這其中有一個「隱憂」是沒有提到的:目前支撐主要銷售業務的都是筆記型電腦,至於Mac Pro、iMac、Mac mini等桌上型主機,都已經很久沒有消息了(包括更新和銷售)。在整個電腦主機業務比例只能勉強持平的現在,筆電的熱銷將會進一步擠壓桌機的發展。
然而,這是PC業界普遍的問題;其他廠商一來因為市場趨勢(無線通訊技術刺激手機和筆電等行動裝置的需求)、二來因為筆電的毛利確實較佳(桌機的利潤普遍低很多),所以桌機被擠壓的問題也非常嚴重,甚至在消費性市場已經不當做行銷主力,多半只用於供應辦公室需要。
在手機越做越大、電腦越做越小的市場上,iPad之類的平板電腦確實有些尷尬;而且手機可能是一年一換的消耗品,而不算是必需品的平板卻往往有兩三年的壽命,所以賣得比較少也是理所當然的。
如果要顯著提高平板的銷售比例,廠商(不只Apple)必須找出它難以用手機取代的關鍵應用,就像是文中提到的Apple Watch轉向健康訴求一樣。
至於本文最後提到的「做一款藍色的Mac」等等,除了最後「AR/VR」那一行之外,前面用的是1999年第一代iMac的哏:藍色的第一代iMac讓Apple賺到錢起死回生之後,2001年音樂播放機iPod問世,然後是2007年的第一代iPhone誕生。
接下來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 🙂
參考閱讀
- 關於Apple Watch與傳統錶業的延伸閱讀:〈「智慧手錶出貨量比瑞士手錶多」是個假議題〉
Facebook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