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哥得肺炎,亞太都感冒 2020 年 10 月 12 日這篇文章是一個多星期之前,美國總統川普剛宣布武漢肺炎確診時寫的,表達了我對這個事件、以及後續發展的的看法。幸好川哥三天後就出院、而且目前為止還沒有掛,所以趁事件有什麼進一步發展之前,把這段貼回網站存檔。 閱讀全文政治軍事
「自廢武功」並非和平之路 2020 年 9 月 26 日認為放下武器、不要「對立」,就一定能得到和平的人,恐怕是搞不清楚個人與國際關係的不同;或者說,不是軍盲就是天真。也許多讀點歷史會有幫助。 閱讀全文政治軍事
譚德塞的指控、回應的文案,都是我的教材 2020 年 4 月 14 日整件事情的緣由,是台灣一些網路上的朋友針對WHO秘書長譚德塞的發言,發起了一個募款在紐約時報上購買全版廣告,為台灣目前地位發聲的運動。 閱讀全文政治軍事文案
華航該改什麼名字好? 2020 年 4 月 12 日近日因為「台灣的中華航空送醫療物資去歐洲,結果因為飛機上的名稱有『China』而被佔便宜」的問題,因此又有一波「華航要不要至少改個英文名字」的聲音。 閱讀全文政治軍事漫談
「不辭窮」與「一致性」都是好作者的條件 2019 年 11 月 9 日在看Netflix上的新片「二戰大事記彩色版」,看它的字幕翻譯看得有點痛苦。有時候令人看得痛苦的翻譯,不一定是譯錯,而是譯者「只會一種翻法」。 閱讀全文寫作文案翻譯語言文化
「地方的媽媽需要」其實是誤會一場? 2019 年 11 月 2 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「地方的媽媽需要 ____ 」變成了一句網路流行語;有一說是來自PTT,但當然PTT不會是起源,只是因為那邊鄉民多,而鄉民正是起源處的大宗顧客來源。而這一切,其實是場誤會。 閱讀全文翻譯語言文化
美國政治圈的「廣編稿」 2019 年 10 月 22 日最近中美貿易戰打得激烈,美國政治圈的「廣編稿」開始多了起來;別以為美國的「智庫」、「研究機構」、「前白宮/國安/軍方官員」都很中立,官員只要一卸任、避過旋轉門條款,很多都會變成公關業者。 閱讀全文政治軍事
Luxgen的起步與重生……從哪裡? 2019 年 9 月 15 日原本已經寫了半篇文章,講我從前的客戶Luxgen為什麼會是現在的狀況;但是寫到一半覺得,雖然有一些數據支持,但自己的臆測部分還是太多,不夠科學,所以放棄,重寫一篇。 閱讀全文品牌產業專欄行銷設計
石虎教我們的一堂商業課 2019 年 8 月 25 日人不可能完美,但不同層面的道德因素、以及自己的底線還是要想清楚;如果太懶、太過自信,管你是多了不起的設計師或企業家,夜路走多了還是會碰到阿飄。 閱讀全文行銷設計評論
華為與鴻蒙的尷尬狀態 2019 年 8 月 19 日前幾天,我寫了一篇題為〈永遠的備胎:華為「鴻蒙」作業系統的道路〉的文章,談中國科技大廠華為在遭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之下,想藉由推出「鴻蒙」作業系統解套的作法;本文算是對後續報導的討論。 閱讀全文Mobile產業專欄評論
太過專業的讀者投書 2019 年 8 月 11 日上面這張圖中的文字,是出自某香水廠商的廣告;我在解讀之後,發現這些號稱來自「顧客日常對話」的文字並不簡單,或許是出自專業手筆。 閱讀全文文案翻譯行銷語言文化
嗯……這是個不太保守的英文名字 2019 年 8 月 2 日可能我比較保守。幫那麼多企業取過名字、做過品牌,「Rogy」這個名字的取法,仍然還是我會儘量避免的那種。 閱讀全文文案產業專欄社群評論語言文化
書店的書牆,書牆的書店 2019 年 7 月 8 日這篇報導中提到的「言几又」書店,似乎是最近中國很熱門的觀光景點,也有人建議我去參觀;之前則有一家位於天津的「濱海圖書館」,也被列為「全世界最美的圖書館」云云,但我並不覺得如此。 閱讀全文設計讀書
哪一國「deserve」川普?來談談這個字的翻譯 2019 年 5 月 23 日不管誰值得擁有川普,在這裡其實「deserve」都可以不必譯成「值得」或「理應得到」。讓我們從紐約時報上的一句話,來談談「deserve」這個字在翻成中文時的考量與變化。 閱讀全文翻譯評論
華為真的都能「自己來」嗎?我期待。 2019 年 5 月 19 日最近由於美中貿易戰的關係,美國打算對華為停止部分高科技零組件的銷售,立即影響了華為後續的產品營運。華為子公司海思總裁何庭波發表了公開信,表示將會把「備胎轉正」,一切「自己來」。 閱讀全文產業專欄社群評論
我對Facebook在F8大會中宣示理念的小人之心 2019 年 5 月 7 日無論Facebook功能怎麼改、如何宣稱這些改變可以改進隱私保護,對於自己的基本保護還是要有:不隨意提供真實個資、對每一個不真正認識的人存疑;使用這個平台,但不要信任它、和它宣稱的任何偉大理念。 閱讀全文產業專欄社群翻譯評論
三星摺疊手機的螢幕問題與機會 2019 年 4 月 18 日Samsung剛上市的摺疊手機,這幾天陸續在測試媒體的手上傳出螢幕損壞的災情,但奇怪的是在我同溫層裡一點聲音都沒有;一直到我在Facebook上貼出這篇的原文之後,其他報導就恰巧(?)紛紛冒出來了。 閱讀全文產業專欄評論
導讀:關於媒體訂閱制的案例與思考 2019 年 4 月 17 日以下連結的這篇,是今天TBR刊出的新文章。雖然我自己沒有針對這次《蘋果日報》推展訂閱制寫什麼論述,不過從前對於「付費閱讀」這件事也發表過一些想法;這邊就借花獻佛寫一點雜記。 閱讀全文媒體導讀產業專欄社群評論
聊聊「實戰」英語教學 2019 年 4 月 14 日最近經常跟朋友討論一件事,就是「教學」這件事情的極限。以語言這件事情為例,我個人的觀念是「有真人老師的教室」大概就是教學效果的極限了。 閱讀全文文案行銷語言文化